躁狂症已经成为一种耳熟能详的精神疾病,但躁狂症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看起来很好。躁狂症患者的很多表现,让人不由得想,为什么这个人会突然变成另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现在的谈笑风生,从胸无大志到现在的志存高远。这种变化有多少人喜欢,又有多少人认为这是好事。这才是它真正可怕的地方。它提前推进了人的能量,不是说一个人有那么大的能量,而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天才。这就是躁狂症的可怕之处。它让人觉得美好,却一点一点侵蚀着人的身心。
【躁狂症的成因】
1、精神因素
外界环境、精神刺激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躁狂症的病因,但只能算是诱发因素。许多患者在不利的外界环境和精神刺激下逐渐出现躁狂症状。
不利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诱发情绪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佳、长期处于高压力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中可能会导致易感性,具有这种易感性的人会在某些环境因素的触发下发病。
2.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和代谢异常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异常、中枢5-色胺能系统功能异常、各种胺代谢紊乱假说、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电解质代谢异常等均可成为躁狂症的病因。
3、身体因素
周期性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善于交际、开朗、兴趣广泛、好动、易激动和乐观,更容易变得忧郁和忧郁。中胚层骨骼、肌肉发达、结缔组织丰富的患者较外胚层体质纤细、娇嫩者更易患此病。
4.遗传因素
调查发现,I型双相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是正常人一级亲属的2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在分子遗传学方面,许多学者探讨了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明确、可重复的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的易感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方式趋向于多基因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