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体弱者在精神卫生方面是“弱势群体”,目前我国的老年人患抑郁症、自杀的状况比成年人更为严峻,农村的情况比城市更不乐观。
在今年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夕,有精神卫生医师指出,老年人抑郁自杀的风险高既有大脑生理衰退的内部原因,也有经济条件差、缺乏社会支持的外部原因,提醒公众不要把老年抑郁症的表现当成是老来“淡泊名利”、“看破红尘”,而要加以重视,及时治疗,多加关心,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在老年人遭遇疾病、丧亲时还要警惕其绝望自杀的苗头。
老年人抑郁表现有哪些?
老年人的大脑逐渐衰退,认知功能容易出现问题,老来变得固执,接受能力差,容易情绪低落。老年人的生理逐渐衰老,患上各种慢性病,甚至罹患不治之症,如果他们的经济状况较差,没钱治病,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就容易陷入抑郁。在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高于城市的老年人,主要原因就是经济问题。特别是子女出外打工留下的“空巢老人”,生活孤独没人照顾,在寂寞中会老得更快,影响智能加快痴呆。生活不能自理者甚至连门都出不了,失去了过去做人的尊严,就可能想到“死了算了”。
老年人在情绪低落时不喜欢见人,也不爱说话。抑郁的老年人特别之处是不想见到熟人,因为见了生人没话说是正常的,但熟人知道自己过去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例如过去很爱说话的人现在不爱说话,反差很大,还给人没礼貌的感觉——其实,他们是没话可说,还搞得自己很紧张。
患有抑郁症的老人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衰退,既不关心家庭和社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追求,整天不想动。
人们常常以为这是老来淡泊人生、看破红尘——那是老年人不再不惜代价追求难度过高的目标,权衡利弊后有选择地放弃,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抑郁症并非如此,而是令老人失去所有兴趣,什么都不去想、不想做,全方位放弃一切。为了及时发现抑郁症等精神问题,老年人的常规体检应该增加心理评估。
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问题是,很多老年人本来就有很多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每天要服用多种药物。可能是害怕吃药太多,或者担心不同的药物相互作用造成不良反应,不少老年人限制自己吃抗抑郁药物,导致抑郁症治疗率很低。相关医师特别提醒,抗抑郁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并不太多见,即使有反应,医生也可以在开药时规避。其实,该用药时没有用药造成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