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教师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还有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是由创建于奥地利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2003年开始设立的。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
很多人对于“世界预防自杀日”的存在很是不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节日的存在?如果你看过下面的数据相信就不会再有任何疑虑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1个人尝试杀死自己,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80万人;对于15-29岁的年轻人来说,自杀是第二大死因。中国自杀人数超过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1/4;惊人的数据,使中国成为世界自杀之。
如果说海明威把猎枪伸进嘴里,扣动了扳机是要与疾病做后的搏斗,并以此来维护自己那种“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的男子汉的“尊严”;三毛采取自缢的方式是为了远离红尘的喧嚣,选择去另外一个世界继续流浪;阮玲玉用30片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为了表示清白,向残酷的世界做后的抗争……谢津、陈宝莲、张国荣等等明星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跃是因为种种压力和无奈。
那么,人为什么要选择自杀?也许是个永永远远也说不清的话题。但越来越多的群体选择自杀,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1
自杀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首先,自杀并不能说明一个人“脆弱”,自杀是极其复杂的个人行为,社会、心理、文化和其他因素都可能导致一个人自杀。
有位临床心理医生表示,对于有自杀想法或者已经执行的人来说,自杀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他们试图通过自杀解决什么问题呢?
自杀者往往正在承担不可避免的、难以忍受的、看似永无止尽的痛苦,找不到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自杀是既又有效的消除痛苦的方法。
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痛苦一出现,就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们往往经过的绝望和恐惧,价值观、生活方式、自尊崩溃;精神状态恶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不能重新热爱生活,认为这个社会不再需要他们,会因为他们的离开变得更加美好。
也有少数人突然决定自杀,比如受到突然剧烈的疼痛或者刺激,绝望之下立即采取了自杀的行动。
据WHO数据显示,大约20%的自杀手段是喝农药,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农村地区。自杀的其它常见手段还有上吊和使用枪支。
了解常见的自杀手段对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战略很重要,例如可以限制人们获得自杀的手段。
2
哪些人容易有自杀的倾向呢?
心理障碍是导致自杀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症、强迫症、失眠症、焦虑症等。
如果患者自身或者周围的人能及时发现,并且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干预,很多自杀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3
警惕自杀前的“蛛丝马迹”和“危险信号”
心理学家表示,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因矛盾和痛苦而向人们发出各种“求救”信号,也就是危险信号。
据不统计,在自杀死亡者中约80%的人向别人表露过自杀念头。
如果有人向你说了类似以下话语,千万别不当一回事,这些可能是他们自杀前发出的求救信号,合理的应对和开导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
言语上直接或间接的表达
如:
“活着太痛苦,是家人的累赘,不想再坚持了”;
“我的问题无法解决,没有人能帮我,没有我大家会更好”等等。
亦或是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开自杀方面的玩笑,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情绪的流露
绝望、焦虑、抑郁、失控感等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愤怒、内疚、孤独、悲伤,无助也是常见的情绪体验。
行为表现
分发财务,与人道别,将珍贵的东西送人,和家人朋友疏远,酒精和药物滥用,极端和不计后果的冲动,严重抑郁后的突然平静等等。
生理上的一些改变
如:缺乏兴趣、食欲,身体健康状态不佳,睡眠问题等。
干预准则: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
要重视不要忽视;
要讨论不要躲避;
要理解不要说教;
要帮助不要刺激;
要陪伴不要独处;
要保护不要隐瞒;
要治疗不要等待。
帮助他人 挽救生命
生命仅仅只有一次,不可能倒带重来。每个人应当爱惜自己的生命,关爱别人的生命。一方面,我们要关注自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我们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容易察觉自己为什么会以某种方式来感受压力和应对压力。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发现那些可能正挣扎于自杀边缘的个体,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聆听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的倾诉或者宣泄。
只要每个人都用心关爱身边每一个人,也许,自杀的人数会越来越少的。关注生命,干预自杀,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潜在的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帮助那些轻生朋友消除自杀念头,点燃生命的希望,是所有精神心理医师的职责。需要了解更多,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