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卫健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如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2大慢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报告,目前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平均发病率在4.4%左右。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季建林表示,“在国内抑郁症人群中,大概只有10%到20%的患者,是经过正规医院诊断出的,这个诊断率非常低。”而剩下的8成患者则在家默默承受,不曾踏进任何医院。
但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自愈的可能性非常低,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由于缺乏系统治疗造成生活质量严重损害,甚至一部分人由于抑郁造成严重性格问题,以及高自杀风险。
根据数据统计,超过46%的自杀身亡者死时都患有精神疾病,常见的则是抑郁症。未经治疗的精神疾病是绝大多数自杀的原因。
“如果用历史的进程打比方,人类对抑郁症的了解大概还处于公元前的世纪里。”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姚方表示。
不仅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知识匮乏,抑郁症亲属也是如此,经常就有人私信我“你说抑郁症是不是就是想太多;抑郁症是不是就是从小吃苦太少;抑郁症是不是太脆弱......”这类问题。
当下有很多证据证明,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某些神经系统的活性会发生改变,比如5-羟色胺在减少。”5-羟色胺、去甲肾上素和多巴胺可以帮助大脑保证认知能力和稳定情绪,而在抑郁症患者的体内,它们的含量往往低于常人。
其次,多数抑郁症患者从小经历过比常人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还有家族史,这些才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而抑郁症患者患者自身的品质问题并非抑郁症的主要成因。对抑郁症宣传的普及和推广任重道远。
朋友的儿子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三,亲历了隔壁班同学在晚上7点多的自习课上冲出教室,来到4楼半的楼梯转角,纵深跳下。一时间,整个在晚自习的高三学生沸腾,大家冲出教室往下看,几个胆大的男生更是跑下一楼。随后找老师,打110,打120等等。也许,听听只是一个故事,但亲历这个过程,看到昔日活灵活现的同学结束自己的花样年华,的确是会有更多的触动。
现在出台了这项政策,体现了精神健康措施已经落实到操作层面,必将唤起全民对精神健康的关注,更多地满足全民的精神健康需求,更好地托举小康,实现全民健康。
但是,我们又要看到,鉴于抑郁症问题的复杂性,如何保证抑郁症筛查的准确性。正规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生诊断抑郁症时,只把量表作为参考。测试者的情绪状态是不稳定的,不同的时候做同一个量表,答案会有很大差异;甚至,极而言之,如果测试者事先研究过这个量表,掌握了评分规律,就可能操纵量表测试的结果。
抑郁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大脑中神经递质失衡。抑郁症的发作和,是一个淡入淡出的渐进过程,好比光谱的演变。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领域,病与非病、正常与不正常,没有明确的分水岭。每个人都是健康的,同时也是有病的,差别只在于程度不同。
有鉴于此,就很难准确划定“病与非病”,更难随时随地掌握一个人从“病”到“非病”的演变。所以我很担心抑郁症量表筛查后,部分人被贴上“抑郁症”标签,会自我暗示,疑神疑鬼,紧张惊惧;或事实上被排斥、被孤立,这对其精神健康是更为不利的。
《方案》中有这么一句:“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这“重点关注”是什么?善良的人会认为,这“重点关注”是隐私保护、接纳、关爱、抚慰、辅导、治疗等措施。倘能如此,当然是幸事。希望不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贴标签,而是给予更大的关心关怀。
在抑郁学生的陪伴方面,郁金香陪伴也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给予关爱,多次举办家长成长课堂、青少年成长营,真情链接一个个抑郁的孩子,拉着他们走出泥潭,还他们天使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