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康复需要数年的维持治疗,很多精神疾病复发患者往往是因为病人或者家属不重视维持治疗,擅自停药或者减药行为,导致了病情复发。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患者及家属私自换药常见的情况
看别的精神病患者疗效好,就换成其所服的药。
家属或患者图省心省事,换成长效针剂或片剂。
嫌原来所服的药太贵想换成廉价药。
原来所服的药一时买不到而换成其它药。
出现药物反应慌了手脚而换药。
专家表示:精神病复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患者随意更换药物而导致的。为了更好的治疗精神病,患者和患者家属必须对“换药、停药”有深刻的认识。
1
为什么不能随便换药
精神类药物随意换药后,容易引发上一种药物的撤药综合征。比如氯氮平、氯丙嗪等低效价、高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不宜骤停,否则就容易出现撤药综合征。随意撤药会引起以下三种情况:
抗胆碱能反跳
抗胆碱能药物或抗胆碱能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物快速撤除所致。
主要表现:失眠、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症状大多轻微,严重者可以出现谵妄,一般持续不超过两周。
运动障碍、焦虑激越
突然撤药后多巴胺功能反跳性增强所致。
主要表现:口唇舌、下颌、躯体不自主的或刻板的运动,睡眠时消失,焦虑紧张时加重。有的出现焦虑、躯体不适感和激越行为。
超敏性精神障碍
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中断后,精神病阳性症状的恶化或复发,其机制可能是抗精神病药引起多巴胺D2受体超敏。
主要表现:即使继续用抗精神病药物,复发率仍增加;抗精神病药的耐受性增加,增量无明显副作用,且病情仍恶化;减量后出现新的或更重的精神病性症状等。
2
什么情况下可以换药或撤药
服用精神类药物,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于这些不良反应,总的处理原则是:如果病情控制良好,首先考虑的是适当减少剂量或合用对抗药物。
只有在减量或使用对抗药物均不能解决问题、患者难以忍受时才应该考虑停药并换药。
对于某些急性、危害的不良反应则需要立即停药或换药,并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3
精神类药物换药的方法有哪些
骤停原药换药法
适用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如恶性综合征、严重过敏、严重肝细胞坏死、粒细胞缺乏等。此法易于出现疗效空档致复发或撤药综合征,应该在住院时进行。
快速停原药加新药
两药重叠时间短,适用于撤药反应不明显的药物。
缓减原药,缓加新药
这是临床上常用的换药方法,两药重叠时间视服药的种类和剂量而定,一般2周左右。此法可减少撤药反应及症状复发,但可能增加合用的不良反应。
临床上一般多采用缓慢递减方法,使药物作用的受体功能恢复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样可以减少撤药反应,也可减少病情复发。
4
温馨提示
精神科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即要熟悉各类药物的特性,又要结合患者的病种和个体特点,观察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结合患者既往服药史,显效的快慢,来决定用药。
当一种药物无效,更换另一种药物时,即要考虑是否剂量足够,又要考最近经常有人咨询该不该去做心理咨询,其实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来说,预防跟治疗一样重要。
意思是说,心理咨询应该就像我们每年会体检一样正常。
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即便是那些没有诊断出精神疾病的内心强大的人,也都可以在某个时刻受益于心理咨询。
如果你:
长时间处于愤怒、悲伤或者焦虑的情绪中
为关系里的冲突或人际沟通问题苦苦挣扎
经历特定的痛苦事件,例如分手、失业、家庭矛盾等
正在努力应对身份认同或自尊的问题
那么就可以考虑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
如果你考虑过(或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去做心理咨询,以下几个征兆的出现可能预示着当前正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01
苦恼于自己的沟通(社交)能力
当无论是面对家人、同事还是陌生人,你都没办法自信笃定的沟通时,或者,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很容易误被别人误解时。
心理咨询能作为一个好的起点,去解决部分这类问题。
心理咨询也是一个理想的空间,去发展更好更健康的沟通技巧。
02
你感到“被困住了”
你会觉得生活很难向前吗?还是你觉得自己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这些感觉可能正源于你“被困住”的感觉。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不然长此以往就很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
此时去做心理咨询,就可以帮助你对于目前的生活轨道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03
情绪总是“此起彼伏”
你是否比以前更容易烦躁、生气?
你总是会被身边的人轻易地惹恼吗?还是这些人或事变得比以前更容易让你恼火?
以上这些,都可能在预示着你心里有一些什么事在发生。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界定这些情绪、进行处理,并用更高效的方式来疏导这些负面感受。
04
你时常会感觉身心俱疲
这种难以言喻的状态,会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你可能很难追溯造成当前境遇的原因,也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和改善。
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减轻这种负担,并与其他人分担。
05
心理咨询不需要门槛和条件
其实体验心理咨询,并不需要我们患有怎样的疾病或是生活中存在哪些难以面对的问题。
寻求帮助永远不嫌太早,我们无需等到很“糟糕”或者“困难”的事情发生之后,才“不得不”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心理咨询是一个空间,在这里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成长、学习。
心理咨询也是通往你内心世界的旅程,并且你也担心是独自一人的冒险。情绪低落、失眠、自我否定、负罪感,这些负能量的词,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常常出现。
抑郁症近几年似乎越来越『流行』,但请注意,抑郁症可不是『行为艺术』『高级』『文化』的标签,而是一种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4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而且,抑郁症是一种高误诊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疾病。
哪些口头禅,需要特别注意?
抑郁症起病隐匿,很多人是无形之中患上的。所以留意身边的人,若他们有以下『口头禅』,那可能是在向你『求救』。
我太没用了
抑郁症患者大多对自己持有否定的态度,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都是我的错
害怕被别人指责,活得小心翼翼,不能融入到周围人的生活当中,也不愿意别人参与自己的生活。
没意思
周围的一切与其格格不入,总是一个人闷着。
死
中国人从古至今对死这个字都很忌讳,所以很少有人会把死字挂在嘴边。但抑郁症患者会提起这个字,类似『如果我死了,你就轻松了』。
抗抑郁的经验
如果你正在经受着抑郁的折磨,也许他们对抗抑郁的经验能给你一些帮助。
@杜*: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患病的,只知道爆发是2014年。
那一年,我头疼难忍,持续半个多月呕吐不止,记忆力严重衰退。几乎跑遍了当地的所有医院,然而也只是诊断出无先兆性偏头疼。头疼折磨的我几乎发疯,开始乱投医。最后因为睡眠障碍我决定去精神科开些药,但经过检查却被确诊得了抑郁症、焦虑症还有广场惊恐症。
我开始服药,病情时好时坏,后来无法继续工作而辞了职。后来我坚持服药一年后,状态转好,然后我停止了服药。
现在的我没有任何兴趣爱好,除了工作以外也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微信里长联系的人除了公司的工作群以外就只有妈妈。我并不想说什么空话去鼓励病友,我只想说,也许活着对于我们来说没有意义,但对于深爱着你的人来说,你的存在就是全部的意义,所以请大家不要讳疾忌医,至少吃药会让你轻松很多。
@哈*:
由于毕业压力,陷入中度抑郁,严重失眠持续半年之久,无望无助,有强烈的自杀倾向。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选择药物治疗。服用抗抑郁药物两个多月,并通过晨跑,自己找来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进行自我认知调整,目前已停药两个多月,学习,生活状态非常好。
个人经验:
1.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必要时应寻求专业心理科医生的帮助和治疗,深陷抑郁很难靠意志力自愈。
2. 运动效果好。运动可以使身体产生多巴胺,是一种能使人心情变好的物质,而且运动能够改善睡眠,促进消化吸收,身体不舒服,浑身乏力,很难有个好心情。所以,一定要在身体承受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多进行室外运动。
3. 积极改变自我认知。除了通过药物,运动来治疗,自己还要不放弃自己,通过自我积极对话,赶走每天无时不刻跳跃的各种负面对话和念头。
抑郁了,如何求助?
若是怀疑自己有抑郁症,第一步,就是寻求专业人士的诊断。
抑郁发作的平均病程为16周,治疗后痊愈平均需要时间20周,如果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有效治疗,单次病程一般会持续6-15个月,而且容易越拖越严重。可因为病耻感等因素,能自己去医院看抑郁症的人可不多,下定决心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可以说相当勇敢,也可以说离战胜抑郁症进了一大步!
不管有多少人告诉你医学还不成熟,也不管有多少人传言不看医生就能治好病,你要相信医学已经是目前被检验过的,最有效的方法。接下来如果诊断的确是抑郁症,那就听专业人士的话,吃药复查。如果要做心理治疗,就在医院做。
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的文体活动有促进改善抑郁的作用,不在抑郁发作期,这些方法都可以尝试。但抑郁发作,不要抱有幻想,选择医学。
抑郁症发现越早、越好治疗,切不可拖延不治、延误病情,这样只会增加治愈的难度!给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更大的损害!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和你结伴而行,一路上给予你支持,无论这一路上的处境有多少艰难和险阻。
寻求心理咨询不应被认为是脆弱的,它应该永远是一种有力量的表现。
如果我们想打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我们需要从自己开始做起。让我们敢于脆弱,也敢于去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丰盈。虑维持时间是否足够。剂量不足和过早换药是治疗过程中最易发生的错误。每个精神病患者都有适合自己病种病情应吃的药物,这是由疾病的性质所决定的。
另外,每个患者的体质,药物耐受性也不相同,即使有同一种症状,有人服某种药物效果好,而另一个患者却无效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换不换药,换什么药、什么时候换,还是应听医生的。